3
博客社区铁杆开发者 ——北控水务高级dba-纪晓东专访

社区铁杆开发者 ——北控水务高级dba-c7电子娱乐

2024 年,oceanbase 社区颁发了“年度之星”的重量级奖项,以表彰那些在过去一年中为社区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今天,我们邀请到了年度之星获得者——北控水务纪晓东老师进行专访。

纪老师与 oceanbase 的故事始于 2024 年,出于对数据库的热爱,2024 年他积极参与 oceanbase 在北控水务集团的落地实施,踊跃参与 oceanbase 社区 sig 建设,凭借卓越的技术能力和不懈的努力,迅速成长为 obdiag sig 和 operation sig 的核心成员。积极活跃于 oceanbase 社区,全年深度参与了超过 50 次由 oceanbase 社区举办的线上c7电子娱乐的线下活动和 sig 工作组会议,并在 oceanbase 年度发布会担任开源交流之夜的主持人。更为重要的是在 2024 年向 oceanbase 提交了超过 20 次 pull requests,累计贡献了 2000 多行高质量代码。

今天,我们荣幸地邀请到纪晓东老师,这位社区铁杆开发者,分享他一路走来的点滴故事。

1736909121

小编: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您自己,以及您的职业经历。

纪晓东:我的职业生涯是以 oracle dba 开始的,当时 oracle rac 正流行,穿梭在各个项目间,主要做的就是日常巡检、rac dg 环境搭建、poc 技术测试、升级迁移、故障处理、数据恢复、性能优化等这类工作。在后来的工作中又接触并学习了 mysql、mongodb、redis、es、tidb、oceanbase 等。一直以来都想窥探数据库内核以及探索数据库自动化运维的先进手段,所以我也去做了专职开发,最后又回归到了 dba,工作之余现在在专注研究 oceanbase 相关自动化诊断及运维工具。

小编:2024 年 5 月 16 日 oceanbase 社区第一个 sig —— obdiag sig 成立,您加入时间很早,是什么契机加入进来?为什么当时会想要加入 sig?

纪晓东缘起 oceanbase,当时公司想要尝试引进 oceanbase,经过对 oceanbase 的学习,便被 oceanbase 深深吸引了,于是想从代码层面进一步研究 oceanbase,就给 hnwyllmm(github账号)大神发了一封邮件,他根据我 dba 的背景建议我从 obdiag sig 开始,从那时开始我便义无反顾的加入了 obdiag sig,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写代码。

小编:我们注意到短短半年左右的时间,您在 obdiag 中已经晋升为 committer,给大家讲讲这段历程,这段过程中有啥有意思的事情吗?

纪晓东:因为之前做过 3 年左右的 go 开发工作,所以对 obdiag 工具的开发不是太畏惧。我通勤路上的时间比较长,利用通勤时间又把 python 基础知识恶补了一遍,接着便是尽量多的去要需求,去完成自己能力范围内的 issue,这个过程中多亏社区老师的帮助,他们经常会开小灶细心的给我解释代码架构里的细节,很多时候都是顺着他们的思路继续向前探索的。我的成长离不开大家的帮助,很开心可以为社区共建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编:作为 obdiag sig 的核心成员,您如何看待该 sig 的发展方向?

纪晓东:sig 是集思广益,汇聚大家聪明才智的地方。我非常赞成社区里经常说的一个词:“共建”。我个人认为 obdiag sig 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让 oceanbase 诊断更简单、更智能、更全面。就好像你在和一个经验丰富的专家对话,你碰到的所有问题他都能最快的给你最准确的答案。

小编:2024 年您深度参与超过 50 次由 oceanbase 社区举办的线上线下会议,尤其是 sig 的会议,obdiag sig 和 operation sig 的周会您几乎每次都参加了,您从中有何收获?

纪晓东:积极从社区吸收好想法,然后积极推动落实,往往从实践中来的方案更实用。将一个大目标分解成周任务后,要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完成,才能保证大目标的最终实现。人多力量大,一项困难的工作分解分摊到多个人后,往往会变的容易。社区把大家聚到一起后,往往可以放大一个人的能量,同时可以感染更多人。

小编:2024 年 oceanbase 发布会上您担任开源交流之夜的主持人是一次怎样的体验?

纪晓东:第一次在这么大的活动上担任主持人很紧张,在克服紧张的过程中本身也是一次历练。oceanbase 这个圈子真的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大家看到我很紧张后会包容和鼓励。很充实很奇妙的一次体验。

小编:参与 oceanbase 社区活动时,您最喜欢的是哪种形式:是站在讲台上的演讲,还是坐在圆桌边的讨论?为什么?

纪晓东:我会更喜欢坐在圆桌边的讨论,因为讨论过程是一个输出和输入并存的过程,大家说出自己想法时同时可以验证自己的想法,并且还可以交换想法,这样会放大自己的见识,达到 1 1>2 的效果。

小编:您向 oceanbase 提交了超过 20次 pull requests,这期间是否有特别的技术难题或创新点可以分享?

纪晓东:其实大多都是跟着项目规划及 issue 进行 pr 提交的,其中使用通义千问协助完成单元测试的部分还是挺受触动的,积极利用 ai 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小编:您认为一个成功的 pull request 应该具备哪些要素?从提交到合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您如何看待代码 review 过程中的反馈?

纪晓东:具备要素包括充分沟通、满足功能需求、符合规范、充分测试等。 从提交到合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充分和需求方或项目维护者进行沟通,弄清楚需求要实现的目标,对于新的功能特性,编写设计文档,进行细节讨论,确定好方案后再进行编写代码,每完成一个小功能建议进行功能测试,以保证代码的健壮性。 此外,review 是一个很重的环节,是一个保证代码质量的环节,同时在该环节也可以积累很多经验,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环节。

小编:对于想要参与开源项目并作出实质性贡献的新手,您有什么具体的建议?

纪晓东:这个就从我的新手之路说一下吧,首先是先把项目语言补一下课,比如 obdiag 就先把 python 语言补一下。其次把官方文档看一遍,最好一边实验一边看,从总体上对项目有一个认识。前期准备好后就可以从开发手册开始部署开发环境及熟悉开发规则了。最后就可以开始挑选适合自己的 issue 去写代码了。这期间可以找到社区的开发者咨询,有疑惑就多问问,之后整个路径熟悉了就游刃有余了。

小编:您如何平衡日常工作与社区活动的时间分配?

纪晓东:积极利用所有空闲时间穿插着参与社区活动,只要日常工作完成后就看看 github 上的 issue,写写已经领取的任务。可以把一项大任务分解成多个小任务,利用日常工作中的碎片时间穿插着完成这些小任务,如果项目需要大块时间去仔细规划思考,就利用周末拿出一整块时间来完成这项任务。

小编:在技术交流方面,您认为面对面交流(如c7电子娱乐的线下活动)和在线交流各有哪些优势?

纪晓东:线下交流更有利于人和人之间的了解,拉进人和人之间的距离。在线交流更加灵活,可以随时随地来讨论问题。一个有温度的社区需要线下交流作为催化剂,充分利用时间在线消化问题,两者结合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小编:您对未来与 oceanbase 社区的合作有何期待?2025 年的计划如何?

纪晓东:还是一如既往的利用自己所有的空闲时间参与到社区中来。当然也比较期待给大伙分配专项模块,这样每个人就可以利用有限的时间针对一个方向比较深入的持续的研究和贡献,然后再利用周会时间分享自己的短期成果,扩展每个人的知识范围,达到 buff 加成的效果。

小编:最后,请总结一下您过去一年在 oceanbase 社区的经历带给您的最大收获。

纪晓东:结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 oceanbase 生态开拓了眼界,提升了技术能力,过去一年在 oceanbase 社区收获满满。遨游在浩瀚的数据海洋中,来社区让我们一起乘风破浪。


通过专访我们对纪晓东老师在社区的贡献与理解更加深刻。从最初接触 oceanbase 时的好奇探索者,逐步成长为如今社区不可或缺的核心开发者,这一路见证了他与 oceanbase 社区共同成长的足迹。感谢纪老师为社区所做的贡献。愿每一位热爱技术的人都能在像 oceanbase 这样的开源社区中找到自己的舞台,携手共进共建,共创美好未来。

点赞3
收藏

声明

本网站下的“博客”等板块为技术爱好者提供分享、交流的平台。发布者发布的任何内容、信息等,并不反映或代表本网站的观点、立场或政策。本网站不对其任何内容和信息的错误以及由此产生的损失或损坏承担任何责任。

尊重知识产权是本网站的基本原则之一,如您在使用本网站过程中发现本网站中存在侵犯您或其他第三人合法知识产权的情况,请您即可将侵权材料及初步证据提交至下述邮箱:obcompliance@oceanbase.com 。本网站将在收到材料后尽快进行审核及处理。

海量数据,笔笔算数

已发布 497 篇博文

网站地图